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老師團隊完成臺灣的山椒魚地理分佈

回列表頁

2023/04/26

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老師團隊完成臺灣的山椒魚地理分佈

SDGs


 

1919年日本學者楚南仁博於能高郡霧社番追分(現今的翠峰)與能高駐在所各尋獲到1隻山椒魚,這是首次在亞熱帶地區的臺灣首次發現山椒魚的記錄。3年後,1921年安東伊次三郎在阿里山地區發現阿里山山椒魚。接替日本學者的研究,臺灣的學者呂光洋教授與賴俊祥老師在2008年發表觀霧山椒魚與南湖山椒魚。算一算,總共花了90年才在臺灣不同地方發現臺灣五種特有種山椒魚。但牠們彼此間的演化歷史至今依舊是個謎。若要解開臺灣5種特有種山椒魚的演化歷史,成功的關鍵必須知道這些山椒魚在全臺灣的地理分佈,也就是建構5種特有種山椒魚的地理分佈圖。最後將山脈、海拔、坡向、河流與植被等資訊與山椒魚的遺傳資訊套疊,就有可能解開臺灣的山椒魚演化歷史。因為臺灣的山椒魚棲地大多位於高山溪流源頭,想要調查牠們的分佈非常困難。

為解開5種山椒魚的親緣地理演化關係,2016年,臺大動科系教授朱有田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老師賴俊祥團隊進行合作。遺憾的是,賴老師當年6月27日在奇萊北峰跟磐石山間進行調查時不幸墜崖離世。為了完成老師的遺志,團隊在當年8月再次背起裝備,完成太魯閣奇萊東稜沿線的山椒魚調查,並期許能解開臺灣的山椒魚演化歷史。

2020年至2022年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玉山國家公園籌整合資源委由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進行「高山型國家公園山椒魚分布棲地、遺傳結構與生物學調查」跨域整合計畫。研究目標希望將調查範圍延伸至國家公園周遭地區繪出臺灣的山椒魚地理分佈地圖、收集生活史資料與透過食性分析推論山椒魚對棲地的需求。

在呂教授與賴老師的基礎資料下,臺灣大學研究團隊於2022年,距1919年楚南仁博發現山椒魚後的101年,臺灣終於繪出完整的山椒魚分佈地圖。這份資料對於研究團隊在別具意義,因為這圖譜是賴老師的遺願。在未來,無論是山椒魚學理上的研究或是國家公園管理上的需求皆相當重要性。除此之外,朱教授的團隊也完成臺灣5種山椒魚的食性研究與4種山椒魚的生活史研究。再食性研究方面,團隊發現臺灣的五種山椒魚成體皆以土表無脊椎動物為食物,以昆蟲綱為最主要的獵物種類,其次是軟甲綱、蛛形綱、唇足綱與倍足綱。在生活使方面完成觀霧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與阿里山山椒魚的生活史記錄。臺灣山椒魚約於秋至初春產卵,冬末至春天孵化,夏天變態完成上岸。

朱教授與賴老師在山椒魚研究的奉獻與犧牲,情義相挺的精神,被麥覺明導演記錄下來,並拍成「山椒魚來了」電影。今年2月10日至3月的票房突破1千1百萬元。這電影,也記錄臺灣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永遠的情誼。
 

 

執行單位

 
  •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

 

相關連結

 

Sustainability

at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