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續行動

青年永續行動

臺大為強化永續發展與相關學生社團連結、匯集青年校友與學生團體在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推動創新事蹟,促進師生對大學永續治理、社會責任的認知與參與,交流彼此的規劃及願景,藉由整合由上至下規劃與下而上執行之不同思維,進行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建立學生參與校園永續事務的管道,對內形塑與發展校園永續能量。



 

學生社團

臺大每年有超過 400 個學生社團活躍於校內外,無論是深入社會角落的服務性社團、元氣滿滿的體適能社團,以及陶冶性情的學術性及學藝性社團等,在臺大的各大活動中,如杜鵑花節、社團聯展及各大典禮等,展現臺大學生的多元創意與才華。在社會關懷與服務面,2023 年臺大學生社團共組成54 個社會服務隊,約1,462位學生參與,被服務人次約3,475 人,在學期間亦有約9,724 位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在永續議題的推動上,本校自2016 年起推動綠色校園計畫,每年補助學生社團舉辦各類環保活動,同時學生會、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社醫、學院學生社會服務團、慈幼義光團及鄉村服務社等許多社團也積極辦理永續相關活動,發揮青年們的社會影響力。

 

 

2020-2023年綠色校園計畫補助

51 項社團活動

 




 

ESG永續校園
學生創意競賽

學生團隊合照

U&M共享雨傘

臺大再生倉庫

低維護需求之模組化校園綠屋頂裝置

一起走「節」徑:綠舍生活,減碳同行

ESG永續校園學生創意競賽


ESG永續校園學生創意競賽為匯聚由下而上的永續動能,由學生依造永續校園八大主題提出相對應的永續行動提案,將永續與創意畫成等號,並將創意化為真實行動,實踐於臺大校園中。

第一名,U&M


U&M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共享雨傘能夠取代市面上所有塑膠雨傘,再無廢棄塑膠雨傘垃圾,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U&M挑選的雨傘傘骨使用玻璃纖維,不易折斷,降低損壞率及汰換率;傘布以環保的聚脂纖維為主要材質,密碼鎖外殼使用環保的FDM材質印製。共享經濟模式能夠確實達成U&M「資源共享,價值再造」的理念,解決緊急借傘需求所衍生的問題。

第二名,稍微湊個隊


為減少廢棄物與閒置材料的產生,提出再生倉庫計畫,針對校內社團與各系學會,彙整各方用過或剩餘的可回收物,經過清洗與拆解,回歸材料的行列。透過資料蒐集與討論,倉庫候選位址有活大藝文展示館或鹿鳴堂。屆時會將再生材料上架。另因應大學型態轉變,此空間亦設置工作臺與共享工具,賦予實作功能,方便學生團體前來現場取材,同時完成道具文宣的製作。期盼材料多次循環利用,創造新的使用價值,亦減少購買新品的經費支出。

第三名,戀上換裝屋頂


團隊為臺大設計輕量綠屋頂裝置,希望藉此幫助突破綠屋頂施作推廣之困境,進步協助校園實施永續治理。結構設計上,以PVC水管接以彈簧狀設計雙層之輕量綠屋頂,並以水苔作為栽培介質。除了每平方公尺載重低於5kg外,遠低於現行工法10倍以上,並具有低成本、易維護、彈性部屬、第二年起達到碳中和的特性。

特別獎,氣根綠舍診療室


選擇學生宿舍做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用電習慣,並給予相應的節電建議。期盼最終達到從使用者端改善用電模式、宿舍用電數據透明化的目的,建立測量宿舍用電的流程,以利長期的數據收集。




 

社會關懷

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

跨國青芽教育計畫

無家者冬衣募集活動

法律諮詢服務

社會服務隊

偏鄉教育

愛女孩 Love Binti


本校博士生楊怡庭創立愛女孩國際懷協會,透過布衛生棉工作坊、淨水衛生、農村賦權等工項,協助非洲多國超過148,000名婦女和女孩脫離貧窮與失學困境。

TIWACT


跨國青芽教育計畫,由臺大學生發起,與馬拉威當地大學生合作,致力降低馬拉威小學生的輟學率。透過英文閱讀及未來職涯工作坊的舉辦,翻轉孩童人生。

無家者冬衣募集活動


臺大學生會永續部與無家者服務社於 2021 年共同發起「無家者冬衣募集」活動,將校內外所募集到近千件的衣物,經過細心整理與分類後,送到無家者們的手中。

法律諮詢服務


臺大法律服務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使學生站在第一線面對實務所發生情事,學習識別法律事實及善作法律判斷,並使其瞭解社會基層之糾結及困苦,而知法律之應有正義及其如何妥適實踐。

社會服務隊


臺大學生透過課內外活動,發揮自身所長,不僅回饋給所生所長的土地與人群,也將影響力帶到國際社會,在2021年臺大學生社團共組成29個社會服務隊,在險峻的新冠疫情下採用線上方式出隊,創造出嶄新的服務模式。

偏鄉教育


臺大資管系自2017年起開辦「資訊教育服務學習」課程,每學期由系上師生前往宜蘭縣、彰化縣等國中學校,透過舉辦程式設計體驗營提供基礎Python程式設計課程,讓學生認識程式設計,並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深化學童們的運算思維能力。




 

校外服務

講師帶領學生進行SDGs 議題討論

進行垃圾點點名活動,以積分獎勵促進垃圾蒐集之動機

進行手作步道施作作業

水上服務隊出隊訓練合照

國際青年文化高峰會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臺大分會於2023 年7 月13 日至16日舉辦國際青年文化高峰會,內容聚焦在三項永續發展目標:SDG 3、SDG 4 及SDG 11,除了成功讓參與的93 名高中生認識三種SDGs 相關議題外,也透過實際發想,讓學員上台發表他們的創意專案,增進青少年對永續議題之參與度。

攜幼淨溪活動


慈幼義光團與大同育幼院、臺北市環保局合作,於2023 年5 月28 日辦理淨溪活動,藉由環保事實大揭秘、垃圾點點名、綠色植物觀光及導覽、鳳梨酥製作體驗等有趣的活動,帶領孩童認識環境保育的現況並反思其重要性。

山徑行動社


臺大山徑行動社至今已成立十年,為全臺各級學校中,唯一以推廣手作步道與長距離綠道為主軸的服務性社團。社團除了學期間進行臺北近郊步道鋪面調查,每年寒暑假皆與千里步道協會合作,於本校梅峰農場進行手作步道服務,提供對步道有興趣的大學生學習步道工法並了解臺灣中高海拔的森林環境。

水上服務隊


為推廣水上救生教育,使更多人能擁有水上救生能力,臺大水上服務隊每學期開設海浪救生訓練、繩索垂降訓練、救生班急救法等課程,培養學員自救救人能力,並教導各種基本救生及日常生活中隨時都需具備的急救常識。

 


 

永續推廣

以自然原則設計組裝而成的堆肥箱

第 28 屆臺大藝術季核心展覽:止宿之境

綠領農學市集

第14 屆全球集思論壇,聚集各國青年集思廣益

校園堆肥


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社於2023 年4 月開始,推行了為期五個月的校園堆肥活動,包含堆肥箱工作坊知識性課程,以及實際設立堆肥箱之實作課程。目前校內首個堆肥箱已設置於全球變遷中心旁,成為校內廚餘循環示範點,兩個月間吸收了約20kg 的廚餘,未來預計將再擴展兩處堆肥箱的設置點,期讓更多學生能共同參與並關注校園永續議題。

第28屆臺大藝術季


第 28 屆臺大藝術季於2023 年 5 月 5 日隆重登場,本屆藝術季主題「洄Reviver」,象徵流動及無限的循環,與「永續」的策展理念不謀而合。本屆藝術季核心展覽「止宿之境」,觀展者可自由穿梭於由無限鏡構成的莫比烏斯環之中,透過進入曲面看見無限之感、意會「洄」的含義;另「斯土斯宅─居住永續與地方文化交織」、「絹印工作坊─日常服飾的永續提案」等講座與工作坊,涵蓋了心理、環境與生活等層面之永續議題。

綠領農學市集


臺大生農學院學生會以綠領為名,自2014年起舉辦農學市集,邀請各地農友、友善加工、環境工作者、NGO單位與校內環保性社團工襄盛舉。以教育目的為主,期許透過近距離與農友們的互動,讓民眾了解臺灣的農業環境與友善農業發展,共同為永續農業努力。

第14屆全球集思論壇


第14 屆全球集思論壇於2023 年於2 月7 日至11 日舉行,共吸引近200 名來自11 國的大學生及高中生與數十位優秀講者齊聚一堂,激盪出深度的學術與文化交流。第14 屆的論壇主題為「Fragments of the Future」,希望激發出學生代表對未來的想像與憧憬,探討如何應對社會變化、為未來做準備。由年度主題延伸出「貨幣革命」、「醫療新勢」、「元宇宙」及「永續綠能」等4 項近年備受關注的議題,透過專題講座、思辨加速器,以及議題專案等方式,使產官學專業人士與相關背景的講者們與學生代表近距離互動,提供嶄新的視野及豐富的經驗。

 

Sustainability

at

NTU